WordPress多國語言外掛:低成本擴大流量與詢問的實用利器

文章最後更新於2025-10-17

什麼是WordPress多國語言?WordPress多語言就是在同一組或多套WordPress網站裡,為同一內容提供不同語言的版本(頁面、文章、分類、選單、表單、URL 等都可切換),並服務母語為不同語種的使用者。

常見做法是在單一站點內用WordPress外掛實現,例如我們下面會介紹到的WPML、TranslatePress、Polylang等。

另外一種多語言的網站實作方式是多個語言站點(每種語言一個站點),需要用到MultilingualPress這個外掛,這種方式本文不做詳細介紹。

為什麼要做多語言網站?

母語搜尋偏好

我舉個做ToB外貿中比較常見的例子。比如說有些中美客戶的母語是西語,買家更願意用西語進行搜索與溝通,如果用戶用西語在搜索引擎裡面進行搜索,那麼出來的頁面也是西語的,我們如果沒有對應的頁面來承接,或者說沒有對應的頁面能夠命中用戶的西語搜索關鍵詞,那麼我們是沒有辦法將我們的頁面呈現給這部分用戶的。

透過使用下面介紹的這幾種多語言外掛,我們可以實現將翻譯後的小語種保存成單獨的頁面,並讓搜尋引擎收錄。如果能夠獲得良好的排名,那麼就獲得這部分的小語種流量。

下圖是我最近給網站上了西語頁面後的一個流量成長情況,順利經得起Google2025年6月的Core Update和2025年8月的Spam Update的考驗。甚至在8月Spam Update後流量還在持續成長,目前Top3的關鍵字有60多個。雖然Blog流量佔Product流量多,儘管如此,每個月也能帶來30-40個西語詢盤。

使用的都是常規的最佳化方法,基本上都在我的Google SEO教學裡面有介紹過。

搜尋競爭更低

許多垂直長尾在小語SERP幾乎沒有太強的競爭對手,更容易拿到首頁排名與特色摘要,如果你有B端詞或品類詞佔據了首頁,那麼上小語種也能很簡單的獲得相應的排名,獲得小語種流量。

基本B端詞在英文拿得到首頁,小語種大部分的情況下也能拿得到。只是搜尋量的話可能沒有那麼可觀就是了,還有可能是英文直接翻譯過去的B端詞沒有那麼準確,需要手動調整。

不過蒼蠅肉也是肉,詢盤少不代表詢盤差,上家公司官網頻道去年年中就成交了一個中美的客戶,當年就帶來200多萬人民幣的業績,後面也在繼續返單。長尾詞也是同樣的道理。

降低Google廣告搜尋CPA

當我們需要投小語種關鍵字的時候,多語言網站能夠提升B端詞谷歌搜尋廣告的轉換率,如果我們投的關鍵字是西語,但是落地頁是英文的,流量到詢盤的轉換率會比較差,關鍵字的品質分數也很難上去,代表點擊單價和CPA會更高。

5個WordPress多語言外掛推薦

好了說了這麼多,現在開始介紹WordPress中常用的幾款多語言小語種外掛。我個人使用過的是Polylang、WPML、TranslatePress和Gtranslate這四款。付費版的使用過Polylang、WPML和TranslatePress。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是Polylang和TranslatePress。

Gtranslate只使用過免費版,個人不是很喜歡,也就沒有用他們付費版的興趣。譯文不儲存在本地主機而是儲存在GTranslate的雲端伺服器,停止付費後譯文不能再被存取。

另外一款Weglog屬於SaaS產品,價格比較高,也沒有Agent版本,所以只試了免費版。如果你用了Weglot哪天你不用了,小語種的翻譯頁面也是不保留的。SaaS聽起來很高端,價格也是貴啊。

其他三家的譯本都是保留在本地的,停止付費後也可以正常訪問,只是停止付費後所有的新功能不再能更新。

如果你不想看長篇大論,我這裡簡單做個推薦,這裡推薦都是推薦付費版:

  • 想要實現前端編輯翻譯效果的(類似Elementor這樣),選TranslatePress
  • 如果想要小語種和主語言的UI保持一致,選TranslatePress
  • 如果想要小語種和主語言的UI有差異化的,選Polylang或WPML
  • 想要精細化且加入人工翻譯,翻譯網站所有內容類型的,選擇WPML,生態相容性最好
功能TranslatePressWPMLPolylangGTranslate
前端編輯功能沒有沒有
主要翻譯方式手動+自動手動+自動手動+自動自動為主
自動翻譯支持有(需接取API)有(需接取API)
譯文是否可編輯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譯文存放位置本地本地本地GTranslate雲
停止付費後還能保留譯文不能
SEO友善免費版不能被收錄
WooCommerce相容性是(需額外外掛)
主題與外掛相容性良好良好良好良好
翻譯管理(權限/流程)-
自動辨識訪客語言
上手難度簡單配置較多配置較多簡單
起始價格免費$39免費免費

在網站上新增小語種屬於重大改動,務必在網站上多語言之前做好網站的全面備份

Polylang

Polylang是比較輕量級的一款外掛、彈性很高。 Polylang這款多語言外掛程式最大的優點是能夠讓我們對相同內容的不同語言做成完全不同的頁面結構(如果你用Elementor來製作頁面的話需要額外安裝Connect Polylang for Elementor來實現) ,適合需要差異化落地頁的網站。

但就是配置起來很複雜,對新手不友善。每個小語種的導覽列都要單獨配置,而且為每篇文章添加對應的小語種文章的操作也蠻繁瑣的。

雖然我之前是常用,但是讓我重新用Polylang來配置也是需要花不少時間來重新熟悉操作,之前還給公司寫過操作文檔,但是並不妨礙我現在忘個精光。

這個外掛可以用在部落格站/內容站中,外貿ToB/ToC獨立站都是可以的,在Google收錄上沒有任何問題。

Polylang外掛的自由度很高,我們甚至可以透過API來大批量匯入翻譯後的內容。

如果我們想要完全使用Polylang的功能,需要付費版本Polylang PRO(99歐元),如果我們網站有用到WooCommerce,還得需要額外購買Polylang for WooCommerce(99歐元)。他們家也有打包販售這兩款外掛(139歐元)。

  • Polylang PRO:PRO版多了許多實用的功能,比如說可以讓我們接入DeepL的API、語言切換器、支援URL翻譯、支援ACF外掛等
  • Polylang for WooCommerce:用了WooCommerce的站點想要使用這個Polylang來實現多語言化就需要單獨的Polylang for WooCommerce外掛,整合了這個外掛之後,就能夠實現產品、分類、全域屬性的翻譯。

說點題外話,像22年還是23年的時候谷歌上出現了一大批的“翻譯站”,這種站點能夠快速得從谷歌中獲得流量,然後掛Google Adsense來盈利,借助Polylang的API和不需要主語言版本的這一特性,完美契合。

優點:體積較輕、運行起來對伺服器負擔更小;支援DeepL API接入,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2025.9.18)不支援使用Elementor製作的頁面的自動翻譯,後面可能會支援。不同的語種可以有不一樣的頁面結構。

缺點:

  • 學習曲線較為陡峭,添加文章分類和產品分類的時候多自動多出很多無用的分類頁,需要手動刪除,各語種菜單需分別設置,文章與分類要逐一配對,流程相對複雜。
  • 沒有前端可視化翻譯編輯功能。

適合站點:適合有一定技術基礎需要程序化添加翻譯文章的站點,內容量較大、需要批量導入或深度定制工作流程的網站;需要強差異化多語言落地頁、願意投入配置與質檢的人或團隊。

TranslatePress

在2025年之前我都一直用Polylang這個多語言外掛,2025年後我用了TranslatePress之後個人的直覺感覺是比Polylang和WPML要好的。

TranslatePress與Polylang/WPML相比,這款多語言外掛的操作十分簡單,可以減少非常多主語言與目標小語種的文章/選單配對這些重複動作。

我們只要接取翻譯API然後TranslatePress就能夠幫我們自動翻譯內容,對於重點的頁面我們手動用ChatGPT翻譯就行。

流程一般是:

1)先使用翻譯API存取(比如說Google Translate API/DeepL API)實現全站內容的自動翻譯。

2)針對重點內容(首頁、品類頁、產品頁等頁面/ CTA、量詞、計量單位和行業術語)做手動翻譯,我們可以利用的前端可視化翻譯來實現這一點;翻譯想要信達雅,還得是看AI。

SEO 方面支援多語言URL、hreflang 與網站地圖輸出,可與主流SEO外掛程式(RankMath、Yoast SEO等)協同。

TranslatePress有三個套餐:Personal、Business、Developer。推薦Business或Developer套餐,只有這兩個套餐才能夠接入DeepL API,才能夠真正完全實現這款多語言外掛的優勢。

優點:資源佔用較輕、支援前端視覺化翻譯和自動化翻譯,能夠接入翻譯API進行自動翻譯,在速度和翻譯品質中平衡,而且翻譯後的頁面可以被收錄,獲得小語種流量,SEO友好。非常適合「快速上線—重點頁面精修」的外貿場景。

缺點

  • 結構鏡像:這個外掛程式會幫我們自動產生小語種網站,是完全鏡像的(除了導覽欄,導覽列我們可以使用Navigation Based on Language這個TranslatePress的外掛程式來實作不同語言不通導覽列)。如果你想要不同的語種有不同的UI樣式,這個外掛不適合你。只是這個缺點對我來說完全不算是缺點,它的缺點完全就是我想要的結果。
  • 翻譯API依字元計費,初次大規模鋪量需預算規劃。我實際測試下來的話會有這樣一個問題,比如我在某一篇主語言文章更改了一段話,那麼TranslatePress的自動翻譯會將整一篇文章都重新翻譯一遍,浪費掉不少的token

適合站點

  • 適合追求速度(多語言網站上線速度和後台相應速度)與多語言翻譯品質之間的平衡的外貿ToB/ToC獨立站/文章網站/工具網站。
  • 對小語種的UI介面沒有差異化需求的網站
  • 有術語表與審校流程,願意用AI輔助打磨「信達雅」的企業與站點。

WPML

WPML是一款老牌WordPress多語言外掛了,也是我第一款使用的多語言外掛,很全面的一款多語言外掛,但是對網站的配置要求會比較高,主機配置不行的話在後台操作的時候會比較稍微卡頓,但我們對網站進行一些的效能最佳化之後,讀者的造訪速度不會太受影響。

WPML能支援高達65種多語言的翻譯,能翻譯頁面、文章、自訂文章類型、分類、選單以及主題、外掛程式裡的字串,並提供可自訂的語言切換器與集中式翻譯面板,會保護HTML 結構,減少排版被誤改的風險。

優點是它幾乎能把網站中的所有可見元素納入翻譯:頁面、文章、自訂類型、分類法、選單以及主題/外掛裡的介面字串(配合String Translation)。

它內建了翻譯工作流程與團隊協同功能,可對接主流機器翻譯引擎,實現「自動翻譯+ 人工校對」的協作模式。

WPML一共有三個套餐Multilingual Blog、Multilingual CMS和Multilingual Agency,如果想要與WooCommerce集成,需要Multilingual CMS以及Multilingual Agency。對電商而言,WPML的WooCommerce多語言/多貨幣擴充能同時處理產品、分類、屬性與價格展示等關鍵環節,購物流程一致性較穩。

生態相容性也不錯,常見如ACF可透過專用擴充處理自訂欄位及選項頁。但WPML 元件較多、設定較細,部署與運行會佔用一定資源。

整體來看,它適合追求完整翻譯閉環、多人協作與電商能力的團隊,使用得當能把內容、結構與界面文案收束到同一條工作線裡。

優點:

  • 內容、結構、介面字串統一管理,流程清晰;翻譯的內容可以很精細化,基本所有的內容、包括主題的內容和外掛的字串、DescriptionTitleSlug這些可以單獨翻譯。
  • 老牌多語言外掛,與主流外掛相容,不會出現太多莫名其妙的bug,而且社群支援較多,很多問題去論壇都能找到答案。
  • 支援30天內免費退款,可以在此段時間充分體驗該外掛功能再決定是否需要保留

缺點

  • 學習曲線較長,新手要理解字串、分類法與權限分工等概念。
  • 佔用主機資源相對會比較多,像如果我們用1核心1G的主機的話後台載入速度一定會被影響。雖然官方的措辭是說:WPML should never slow down your site.(WPML 不會拖慢你的網站。)前台的訪問速度(用戶的訪問速度)做好緩存和CDN後不會太受影響
  • 沒法自己接取翻譯API來實現自動翻譯,只能用他們的credits來自動翻譯,每個單字$0.0015(2025年9月17日的資料)。簡單來說就是想自動翻譯的話成本略高。

適合站點

  • 外貿電商與企業站:既要多語言,又要多幣種與穩定的下單體驗。
  • 有自訂內容模型的團隊:大量自訂欄位/類型/選項頁。
  • 需要嚴格流程與品質把控的組織:自動翻譯與人工校對並行的協作場景。

GTranslate

GTranslate這個外掛程式用的是Google的翻譯API,免費版走前端JS 翻譯,不產生獨立多語言URL,意味著這些小語種翻譯也不會被搜尋引擎收錄;如果真的要落地使用的話,必須上付費版,免費版只是提供了一個在瀏覽器翻譯的功能,相當於我們滑鼠右鍵使用Google翻譯一樣。

它為WordPress提供官方外掛程式與安裝嚮導,並能配合WooCommerce等常見生態使用,落地較為順暢。升級到付費的代理模式後,就是由GTranslate在雲端託管翻譯文章,為各語言產生可索引頁面與語言路徑(支援子目錄/ 子網域等結構),並可編輯標題、描述、圖片替換等細節。

Gtranslate也支援前端視覺化手動翻譯,就是它的前端視覺化翻譯編輯多少有點不順手。

我們如果想要在前端修改翻譯,可以先進入到我們要修改的頁面,然後在URL後面加上/?language_edit=1,即可進入至視覺化編輯頁面。

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開啟編輯介面,但只有擁有GTranslate提供的登入名稱/密碼的人才能儲存變更。

當我們進入編輯頁面後, 點擊文字附近的鉛筆圖示即可進行編輯。

更多相關操作可以看GTranslate的官方文件(https://docs.gtranslate.io/en/articles/1348921-how-to-edit-translations

整體思路更偏“快速鋪量→重點頁精修”,類似TranslatePress,適合想先跑通海外流量再逐步打磨術語一致性與轉化文案的團隊。

優點:上手快、改動少、外掛安裝後即可全站自動翻譯,前端視覺化校對,定位文字很省時。與大多數主題/外掛相容這個不用多說;後端負擔小,翻譯是託管在雲端的,減少本機儲存與維護壓力。

缺點:免費版的翻譯不能被搜尋引擎收錄。大規模自動翻譯有可能會出現樣式問題,清除快取一般可以解決;小語種翻譯不是儲存在本地,而是儲存在GTranslate的雲端服務中。

Weglot

Weglot這是一款SaaS產品-「即裝即用」的網站多語言解決方案:先用AI引擎把全站內容快速翻譯成多語版本,再用視覺化編輯器逐段微調,整個流程幾乎不需要改程式碼。

它內建多語言SEO實踐(語言專屬URL、hreflang、元資料翻譯),並支援以子目錄或子網域的方式為各語言產生可收錄頁面;語言切換器與自動按瀏覽器語言跳轉也都包含在內。

對於WordPress與WooCommerce,Weglot提供成熟的對接與引導,電商頁面(產品、結帳等)可同步翻譯。但小語種的翻譯文字是存放在Weglot 的雲端儀錶板而不是CMS本地,便於統一管理與協作,但這也意味著對第三方服務有一定依賴。

價格方面有永久免費檔(1種語言、2,000 字),較高配額與功能需以階梯套餐購買。

優點

  • 基本上不用做什麼複雜的配置,購買不同的套餐,套餐中有不同的翻譯額度,根據站點的大小來選擇套餐即可,花錢辦事就是快啊;而且與WooCommerce、主流主題/外掛良好兼容,電商關鍵鏈路(產品、結帳)可翻譯。
  • 除了WordPress網站,Weglot也支援單頁應用的多語言落地實現,像用React(老本行了)、Vue做的站點也可以使用Weglot來實現多語言。

缺點

  • 結構靈活度有限:預設鏡像主語言的資訊架構;若各語言要做完全不同的選單/模板佈局,實作成本會上升。
  • 非!常!貴!按月付費,且沒有任何Agent版本。翻譯的小語種內容是不存放在本地的。

什麼時候適合上小語種網站?

  • 站內優化已經做好的情況下、核心關鍵字在重點內容中佈局妥當、資訊架構清晰、內部連結健康。
  • 而當我們網站有了一定權重,此時上多語言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小語種SEO流量。如果本身網站主語言的流量不高,上多語言流量後流量就不會很可觀。建議先依照自己的產業狀況嘗試1–2個語種,2–4週後看流量與詢盤表現再擴展。

做多國語言網站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注意使用者體驗。網站多語言只能為我們的網站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如果本身網站的流量不好而且使用者體驗不好,那麼我們上小語種就不會帶來多大的效果。

推薦使用子目錄的URL結構。一般多語言網站都會提供我們兩種URL結構:

結構一:子網域的形式,比如說我們想上西文版本,那麼就可以用這種形式來實現:https://es.ecomools.com,但是子網域在搜尋引擎裡常被當成“獨立網站”,需要各自累積基礎權重。

結構二:子目錄的形式(建議),https://ecomools.com/es/,這樣需要動的網站配置更少。

返回頂端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