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WordPress儀表板介紹這篇文章裡面初步認識了分類和標籤。類別和標籤的區別是類別有層級結構(有父類別子類別),而標籤是沒有的。每篇文章必須歸屬於一個類別(不設定的話就會歸屬到預設類別),但是文章可以不歸屬於任何一個標籤。
類別和標籤使用得當的話,可以讓使用者更容易瀏覽我們的網站。
分類(Categories)
類別是一種分層分類法,可以讓我們建立樹狀的結構,允許我們有父類別和子類別。
我們透過WP後台–> Posts –> Categories 可以進入到類別介面。
這個介面分為「新增類別」和「類別表」兩部分。

每個新類別包含四個資訊:Name(類別名稱)、Slug(類別固定連結)、Parent Category(父類別)和Description(描述)。
- Name(類別名稱):類別名稱必須唯一。
- Slug(類別固定連結):類別固定連結也必須唯一,用於URL中。
- Parent Category(父類別):如果你想將此類別設定為子類別,可以在此下拉式選單中選擇父類別。例如,我有一個「Onpage SEO」的類別,它是「SEO」類別中的子類別。我在新增類別的時候就可以在Parent Category中選取“SEO”,點擊“Add New Category”即可為“SEO”類別建立子類別“Onpage SEO”。要注意的是,歸屬於「Onpage SEO」類別下的文章,也都屬於「SEO」類別。
- 描述:類別描述是可選的。一般都不怎麼寫。
如何管理Categories(類別)
右側的「類別表」中可以看到我們目前網站的所有類別,以及每個類別下的文章有多少。如果將滑鼠移到某個類別上,則會出現一組選項,讓我們可以編輯、快速編輯或刪除該類別(預設類別不可刪除,但可以變更名稱和Slug)。

如果需要更改預設類別,可以透過「Settings」–>「Writing」中進行更改。

如果需要將類別轉換成標籤,可以安裝Category to Tag Converter,可以點選這裡安裝。

標籤(Tags)
Tags(標籤)可以相關的文章歸檔在一起,並且一般使用關鍵字命名,可以讓讀者快速了解文章是關於什麼的。標籤(Tags)分類會比類別更具體,一篇文章可以有多個類別,也可以有多個標籤。標籤可以放置在文章右側的側邊欄。
新增類別可以在
1) 在「Post」 –> 在「Tags」中新增;

2)也可以在文章編輯頁面的右側「Tags」中去添加,每個標籤之間用英文逗號隔開,或者每輸入一個標籤按一下回車即可將文章歸屬到特定標籤中。

如果你網站有使用標籤分類法,可以點選「Choose from the most used tags」中選擇最常用的標籤。
分類跟標籤的差別是什麼?
一句話來說就是分類是網站資訊架構的目錄,有層級關係;標籤跨分類聚合的主題標籤,沒有層級關係。
像文章有文章的分類,產品也有產品的分類,這是我上面沒有提到的。
產品的分類不是在Post標籤選項下,而是在Products標籤標籤下面哦。要安裝WooCommerce這個外掛才有。

依目的來區分:
- 分類:將網站搭骨架,把內容放進清楚的欄位。
- 標籤:為內容貼上“主題”與“屬性”,方便橫向聚合與檢索。
依結構來區分:
- 分類:支援父子層級(如:產品→ 煞車系統→ 煞車碟盤)。但是
- 標籤:扁平,不分父子層級。
必要性
- 分類:必需,每篇文章至少屬於一個分類(預設“未分類”建議更改)。
- 標籤:可選,沒有標籤並不影響發布。
怎麼規劃使用分類和標籤呢?
其實我標籤一般用的會比較少,主要用的是分類。文章分類的話很好理解,就是根據主題來劃分即可。像我的網站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外貿建站教學
- Google SEO
- 谷歌SEM
- Elementor教學課程
那每個對應的就是一個分類。這種分類每個都對應一個核心關鍵字,但是如果分類聚合頁的內容比較薄弱的話,也不利於排名。
所以一般解有三個:
- 做好站內SEO,增加主題相關性。具體操作就是在分類頁補充分類描述、單獨的產品描述、各類FAQ
- 給分類頁上外鏈。
- 單獨起一篇文章來深入創作對應的文章,讓這篇文章參與排名。
如果是產品頁面,我們一般是需要這個產品分類才參與排名的,舉例來說,我們還是以太陽能產業這個作為例子:
- Solar Panels 太陽能板
- Solar Batteries 太陽能電池
- Solar Generators 太陽能發電機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來進行更多的細分。因為我們需要產品分類來參與Google排名,那麼在站內SEO這塊和外鏈建設這塊都需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