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EO外鏈怎麼做?高品質外鏈建設指南(2025更新)

外鏈(反向鏈接或入站鏈接)指的是從其他網站到你的網站的鏈接,主流的搜尋引擎都會把外鏈作為一個重要的排名信號。

在搜尋引擎的眼中,外鏈相當於其他網站對您網站內容品質的一種認可。如果一個網站從多個可信賴的、相關性高的網站獲得外鏈,搜尋引擎可能會認為這個網站是權威的,從而提高其在搜尋結果中的顯示位置。

一般來說,擁有大量外鏈的網頁被認為是“有權威的”,並且能夠在搜尋引擎中獲得較高的排名。但是外鏈並不是唯一的排名因素,如果你的網站外鏈建設得已經差不多但是排名仍然比較差,那就得重新評估和調整一下現有的內容品質和SEO策略了。

什麼是外鏈建設?

外鏈的意思是指:從其他網站獲取指向你網站的鏈接,這些連結在搜尋引擎看來類似“投票”或“推薦”,能提升你網站在搜尋結果中的權威性和排名表現。與之相對的,內鏈指的是網站內部不同頁面之間的相互連結。例如你在A頁面加了一個鏈接,跳轉到自己網站的B頁面,這就是內鏈。

那麼外鏈建設(或叫外部連結建設),它就是透過一系列有計畫、有策略的動作,主動去「建設」指向你網站的外部鏈接。這裡的「建設」不是被動等別人來引用,而是主動出擊——比如和行業網站、合作夥伴溝通、投放高品質內容、申請資源位、參與行業話題、寫客座文章、互換友鍊等,一步步搭建起指向你網站的權威鏈接網絡。

這種「建設」是一個持續性、系統性的工程,目的是讓搜尋引擎認為你的網站在行業裡有話語權、受認可、值得信賴,從而提升你的關鍵字排名和網站整體權重。有別於「連結獲取」(link earning)那種全靠被動等流量和自然分享,連結建立強調「主動性」、「規劃性」和「持續性」。比如說你的產品很好,有用戶自發推薦,在他們的網站或者在相關論壇上介紹了你;又比如說你的博客文章很有深度和見解,有人也會自發的鏈接到你的博客,這種就叫“鏈接獲取”。

為什麼要進行外鏈建設?

提高關鍵字排名

優質外鏈可以提升網站的整體權威和質量,進而提高網站關鍵字的自然排名。儘管Google搜尋引擎已經調整了演算法,降低了外鏈對關鍵字排名的直接影響,但外鏈域的數量和品質(相關性)仍然是影響關鍵字排名的關鍵因素。

幫助新網站快速突破閾值CAT(臨界權限閾值)

這個CAT的說法跟「沙盒效應」是類似的。這個臨界權限閾值的概念就是說新網站需要達到一定的權重才能夠在Google中獲得良好的排名。

突破這個閾值並不能夠一蹴而就,需要網站持續有高質量的內容發布,以及從信譽良好的網站獲得外鏈;或者以時間換取權重的積累,這也就是為什麼都說新網站要6個月以上才能夠看到客觀的流量。

外鏈建設能夠加快這一進程。對於有高權重的網站,只需要在關鍵字佈局和內容創作上下功夫,能夠看到流量突飛猛進。

直接引流效果

外鏈直接為網站引入流量。例如,客戶搜尋“solar panel brand”,看到首頁有一篇標題為“10 best solar panel brands”的文章。

如果你作為其中一個品牌出現在這份名單裡,並且有一個指向你獨立站的外鏈,那麼就會有流量通過這條外鏈進入你的網站。

如何衡量外鏈品質?什麼樣的外鏈才是有效的

然而並非所有的外鏈都是有效的,谷歌會根據自己的演算法來判斷哪些是“垃圾外鏈”,所以我們在做外鏈建設的時候,要注意辨別網站。而且網路上有非常多的爬蟲網站,這種網站給的連結都是基本上被Google演算法過濾掉,屬於無用的外部連結。

1. 權重

PageRank (PR) 是Google 的演算法,用於根據頁面連結的數量和品質對搜尋結果中的網頁進行排名。 PageRank也是Google衡量網頁的重要程度的一個指標,其基本原理是,獲得更多高品質連結的頁面被認為更重要,因此排名更高。這個演算法類似於期刊中的「影響因子」指標,引用次數越多的期刊被認為更重要。

但是目前谷歌已經不再將這個指標公開。所以需要藉助其他三方工具和自身經驗來衡量外鏈的品質。在評估網站權重這一塊,市面上常見的工具有Moz,SEMrush和Ahrefs。但是Ahrefs或者SEMrush的指標會比Moz的更精準精確一點

我們在做連結建設的時候,一個需要關注的因素就是外鏈網域的權重。

如果你在Fiverr上面去找人買外鏈,大多數賣家都會給你發一張表格,表格裡面羅列了各種行業的網站,每個網站都有對應的DA(Moz的指標)和價格。乍看很專業,如果你不懂很可能就給忽悠了。

這種網站的外鏈傳遞到你的網站的權重非常之低,所以效果微乎其微。同樣的價格自己去開發外鏈效果會更好。

而且Moz的DA,PA指標在評判網站權重的指標上並不準確,他們家的資料庫和演算法相比Ahrefs和SEMrush的要落後不少。

如果自身經驗不足,在判斷權重的時候如果拿不準,可以側面通過流量來判斷網站權重(並不絕對,比如Web 2.0平台,這種網站流量也高,但是這種外鏈就是真的沒啥用)。

2. 相關性

除了網域權重,這個很好理解,跟你相關的網頁給你的連結會被認為更有價值。如果你是太陽能板的供應商,一個新能源部落格過來的連結會比一個賣貓糧網站的連結更有價值。

實操中,找一個對口產業且願意為你做外鏈的網站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市面上有會退而求其次的選項,在一些通用部落格中給你做外鏈。這種情況下不保證網站整體相關,只保證出鏈頁面的內容跟你的產業相關。

我選擇外鏈的優先順序:產業相關> 個人部落格相關頁面> 通用型網站相關頁面

3. 錨文本

錨文本是連結到另外一個頁面的可點擊的文字。它告訴搜尋引擎和讀者你的網站是關於什麼的。

在2011年之前,錨文本完全匹配關鍵字是一種有效的站內SEO優化方式。雖然符合當時的Google演算法,但卻非常影響使用者體驗。

所以Google2012年4月推出了Penguin演算法,這個時候使用相同錨文本的站長流量幾乎都跳水。

錨文本在今天也一如既往地重要,現在的演算法會更加智能,不僅看連結本身的錨文本,還會看錨文本周圍的文本。

錨文本的分佈和優化方式,可以參考我這篇關於錨文本的文章給出的一個參考比例:

  • 50% 品牌/裸鏈接,品牌+產品詞(指向主要服務頁面)
  • 25% 產品錨,產品的部分匹配關鍵字以及少量完全匹配關鍵字(指向產品頁)。
  • 10% 目標關鍵字和長尾錨
  • 15% 雜項錨(click here, read more, go to website)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分佈比例並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個參考值。具體比例應根據產業狀況、競爭對手分佈以及你自己網站的實際發展階段靈活調整。切忌機械套用、過度追求某一特定比例,否則容易被演算法辨識為「人為最佳化」而產生風險。

以我的實際操作經驗來說,在網站初期做外鏈時,優先給首頁做鏈接,錨文本盡量用品牌名或網址,先把品牌權重做起來。隨著網站內容和結構逐漸豐富,再針對需要重點優化的產品或服務頁面,合理佈局相關關鍵字錨文本,逐步提升這些頁面的自然排名。

4. 外鏈的位置

外鍊是否被點擊會影響到傳遞的權重的程度,而一個外鏈的位置會影響到其點擊率。谷歌的“reasonable surfer”」 專利有談到這個。

出現在正文的外鏈會比側邊欄、頁面底部的連結更有價值。在正文部分,越靠前也越有價值。

5. 外鏈指向的頁面

在建造外鏈的時候,指向首頁,產品分類頁,或者其他重要的頁面效果要比指向一些無關緊要的about me, privacy policy頁面要好。

6. Nofollow or DoFollow

在HTML程式碼中,如果在連結標籤中加入rel=”nofollow」屬性,這個連結就稱為Nofollow連結。如果沒有這個屬性,則預設是Dofollow連結。也就是說,所有連結在沒有特殊聲明時,預設都是Dofollow的。 Dofollow連結會把權重(PageRank)從連結頁面傳遞到被連結頁面,相當於告訴搜尋引擎:「我推薦這個網站/頁面」。這種連結對SEO最為有效,是網站提升排名的重要途徑。

2020年後,Nofollow連結也會被Google看做一種排名上的提示了。 Nofollow不再是“絕對不傳遞任何信號”,而是變成了一種“排名提示”(hint),即Google有權決定是否採納該鏈接作為排名參考。簡單來說,Nofollow連結也可能對排名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當連結來自高權威、內容高度相關的網站時。

如何取得外鏈? 18種常見的外鏈建設方法與技巧

Guest Post(推薦)

客座文章是我做外鏈的主要方式之一。簡單來說,就是你為對方網站撰寫一篇原創文章,並在文章中自然嵌入指向自己網站的連結。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對方網站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也能為自己帶來高品質的外鏈,一舉兩得。

不過,大部分開放Guest Post投稿的網站都會對內容有一定要求,例如主題相關性、字數、結構、原創度等,甚至還會明確規定一篇文章裡面只能添加多少條外鏈、以及錨文本限制等。

而且絕大多數網站都會“明碼標價”,也就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獲得發文和帶連結的機會。尤其是在權重較高或流量較大的產業站點,價格往往會更高。

實際操作中,建議你事先研究目標網站的內容風格和受眾,並依照對方要求客製化高品質稿件,提升稿件被採納的機率。

同時要注意,我們在寫Guest Post文章的時候要注意裡面外鏈的自然性和內容的相關性,千萬不要為了加連結而硬插,否則容易被拒稿,或後期被移除連結。

Guest Post外鏈怎麼做呢?

我們在做Guest Post的時候其實有一套完整的SOP,比拼的是能夠獲得到更多的相關行業的連結。簡單來說一般分五個步驟:

1. 目標網站篩選

首先我們要找到找和我們業務/產品/產業緊密相關的網站,例如產業媒體、專業部落格等。

這個過程可以使用關鍵字研究工具,比如透過AhrefsSEMrush 篩選出DA/DR較高、有真實流量的站點。或直接透過這兩個工具去扒競爭對手的外鏈,然後一個個篩選。

我們直接在SEMrush中去搜尋競爭對手的網站,我這裡以我自己的網站為例:

在「反向連結分析」選項中輸入網址https://ecomools.com

然後點擊“反向鏈接”選項卡,再啟用2個篩選器:1)選擇“Dofollow”鏈接;2)每個引薦域名的鏈接,選擇數量1(同一個網站可能給很多條鏈接,我們只需要要知道是哪個網站就行了)

可以看到我的網站目前是沒有有用的外鏈的,這些都是採集或爬蟲網站的鏈接,對排名提升沒有什麼幫助。

同時,我們也可以藉助Google裡用高階指令搜尋這樣的目標網站:

  • “關鍵字” + “Write for us”
  • “行業詞” + “Guest Post”

然後我們可以進入到這些網站的“聯絡頁面”,觀察目標網站是否定期更新,有無客座作者投稿板塊。有些網站會專門有「Write for Us」頁面,如果你有發現有這個板塊,那麼這個網站可能是我們的目標網站。可以記錄在Excel表格裡面,然後下面在發郵件的時候會用得著。

2. 前期準備與內容規劃

我們透過第一步收集到了,嗯,比如說50個目標網站,接下來我們就需要研究目標網站內容風格和熱門話題,避免內容撞車或不符合站點調性。然後結合自身產品,規劃出「既能引起目標網站興趣、又能自然帶入自己產品或品牌」的選題。這一塊涉及到關鍵字研究但這一塊跟B2B產品頁面的關鍵字研究比起來,我們不用去擔心它的搜尋量和關鍵字難易度,因為我們並不需要這篇客座文章能夠在Google中獲得排名,只需要專注於尋找資訊類關鍵字(或資訊類主題即可)。

然後準備一份選題大綱或文章標題,方便我們寄email給站長的時候快速切入主題。

3. 郵件Outreach

接下來我們就要撰寫電子郵件了,電子郵件的核心要素包括:

  • 簡短自我介紹+合作意圖說明
  • 針對目標網站客製化的選題/內容價值說明
  • 過往寫作案例(有條件可附鏈接,增加信任感)
  • 軟性帶出合作期待+聯絡方式

這邊舉個例子:

嘿 [收件人姓名],

I saw at [對方文章連結] you were interested in [對方關注的話題].

We've just [你這邊的新內容或成果].

I thought you'd love this as it provides [這篇內容的具體價值/亮點].

If you find it useful I'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share it on social media or link back to it from your website: [你的網站連結].

Thank you.

[你的名字]

這種模板屬於是比較公式化的內容了,因為站長們可能天天收到這樣的郵件,回復也可能是固定化的模板,如果你的模板比較公式化,那麼你的outreach郵件回复率也會低,所以有條件的還是可以考慮給每一個站點來一套個性化的郵件的,雖然佔用的時間比較多,但是熟悉了之後這一內容可以外包。

4. 內容撰寫與交付

順利的話這些站長會給你回信,並且告知你投稿的具體要求,比如:你只能在文章裡面加多少個鏈接、金額、收款方式等,幸運的話你會遇到願意免費讓你他投稿的網站(真不多,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Guest post能換錢)然後你就需要按照對方要求寫作,保持內容清晰、無抄襲結構清晰。

連結插入要自然,不要生硬植入廣告(優先內文自然提及)。最後檢查格式、圖片、引用等是否符合目標網站要求,然後透過郵件的形式將內容以doc文件的形式發送過去。一般一到兩天內就能上線。

5. 後續跟進與外鏈監控

投稿之後,如果一周左右還沒有收到對方的回复,可以禮貌地發一封跟進郵件,表達你對合作的期待,同時感謝對方抽空查看你的投稿。等文章上線後,站長會給你提供上線的文章連結以及付款方式,建議第一時間確認外鍊是否為“dofollow”,內容有沒有被修改或刪減,外鏈的位置是否保留完整。上線後隔幾天,可以用site:目標網址文章URL的方式,檢查這篇文章是否已經被Google收錄。

買客座文章外鏈一般要多少錢?

外鏈的價格要根據網站的實際流量、關鍵字和外鏈情況來決定。我自己給企業做Guest Post外鏈價格區間一般在$10 – $60,也就是(70-400多人民幣這樣,比共享主機一年的費用都要高了),品質比較好的話價格可以再談。我自己的網站給別人Guest Post外鏈一般收$100-$120,連結插入我一般收$60-$80。

需要額外說明的是,我們在做外鏈建設的過程中,不單單要看質量,數量也是要考慮的。要在預算內控制好品質和數量,做好一個平衡。

因為你可能覺得各方面判斷下來覺得這個外鏈不錯,但是谷歌不這麼想,也就意味著我們不能確定這條外鍊是否真的有效,這就是SEO玄學的部分。

怎麼查看外鍊是否有被Google收錄?

最直接的方法,透過谷歌的site指令來查看,比如說我這個頁面有一條鏈接到你的網站的外鏈,那麼你直接在谷歌中輸入site:https://ecomools.com/seo-link-building/,然後點擊回車,如果你能看到我的網站在谷歌中有索引記錄,那麼就說明你的外鏈被收錄了。就這麼簡單。友情提示:透過Ahrefs、SEMrush或其他外鏈工具監控到你的網站有新的外鏈不代表Google索引了這條外鏈。

第二個方法就是透過Google Search Console這個工具,我們經過左邊的“連結數量”這個選項卡即可查看到被谷歌索引的外部鏈接,除此之外,也能夠看到最常鏈接到的網頁和最常引薦的網站。

摩天樓策略(建議)

摩天樓技術(Skyscraper Technique)本質上是一種進階版的Guest Post外鏈取得方法,但玩法更聚焦在內容上。這個策略應該是Backlinko的Brian Dean首次提成的。

它的核心理念是:圍繞目標主題,去分析SERP(搜尋結果頁)上排名靠前的內容,找到它們的優點和不足,然後製作出更優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內容,力爭做到「better than better」。

做完內容後,下一步就是像我們做Guest Post那樣,批量聯繫那些曾經給這些優秀內容做過外鏈的站長或編輯,通過郵件outreach的方式,推薦你自己的文章,讓他們考慮引用或者替換為你的內容鏈接。

這種策略不僅能帶來更多優質外鏈,也能迅速提升產業影響力。

說穿了,摩天樓技術是「先研究,再超越,最後廣而告之」。

具體來說,操作分為三步驟:

第一步:找出你所在領域中已經獲得大量外鏈的優質內容(比如說solar panel installation cost)。

然後我們就可以透過Ahrefs、SEMrush等工具,分析並找出這些文章都有哪些網站進行了引用和推薦,同時收集這些外鏈部落格站長或編輯的聯絡資訊。

這裡Ryan就跟大家粗略分享一下,實際操作是怎麼樣的,需要有工具SEMrush並且熟悉其基本操作

1. 我們在SEMrush中輸入我們的熱門話題,例如solar panel installtion cost

2. 然後在關鍵字概覽工具中,找到SERP分析,點擊其中一個鏈接,進入到SEMrush的精確URL反向外鏈分析

3. 然後查看這個精確URL下面的反向鏈接,再添加“篩選器”,選擇“每個引薦域名鏈接”,數量選擇“1”,接下來左邊出現的“源頁面標題和URL”就是我們即將要聯繫站長的網站信息。

第二步:在研究這些高外鏈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產業理解,輸出一篇「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數據、更有案例、視覺體驗更好」的全新內容

總之,必須做到比原有內容更好,無論是在資訊深度、使用者體驗或經驗分享上,都要做到「加量不加價」。

還是以solar panel installtion cost這個話題舉例。

假設,假設啊。你發現谷歌的搜尋結果中的這個熱門話題的文章是:

  • Average cost of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 in 202X(202X年太陽能板安裝的平均費用)
  • What impacts the cost of your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影響太陽能板安裝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 Additional cost considerations(還有哪些額外費用要注意)

然後你就可以建立一篇文章,包含這些內容:

  • Average cost of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 in 202X (202X年太陽能板安裝的平均費用)
  • What impacts the cost of your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哪些因素會影響太陽能板安裝成本)
  • Solar panel installation breakdown(太陽能板安裝費用明細)
  • Additional cost considerations(還需注意的其他費用)

看懂了嗎,就是不斷透過擴充細節、補充用戶關心的新問題、提升視覺化體驗、分享經驗,把自己的內容做得更有深度、更有溫度。你可以看做是內容升級,也可以看做是內容產業的內捲。

當然,我上面只是舉例而已啊,不要生搬硬套,有些細節的地方需要自己琢磨一下。

有沒有發現其實GoogleSEO的文章寫作怎麼那麼像… Emmm… 不好說,這也是為什麼從網路上找不到那麼多真的有效的「乾貨」。因為一旦某種有效的方法被大範圍公開,大家都照搬,谷歌很快就會調整規則,或者這個方法的“加分項”立刻變成“標配”,甚至套路很快會被同行學會,得不償失,所以大家都是悶聲發大財。

那在AI越來越普及,大家都能夠輕鬆地大量創建內容的情況下,Google透過什麼來區分哪些是好的內容呢?

最重要的是使用者實際的行為數據。比方說,使用者點進你的網站後,停留時間更長、跳出率更低;頁面互動多,例如點擊了你的成本計算器、瀏覽了案例圖表、下載了報價單;以及分享和保存頁面的行為。

還有就是我們這個章節所說的「外鏈」了,如果你的內容能被產業KOL、主流產業網站、合作夥伴引用(即使只是小規模的部落格轉載),這種也很容易被Google收錄加分。

谷歌排名因素有200多個,只是這兩點是目前認為比較重要的兩點(內容品質也很重要)。

第三步:聯絡你在第一步中收集到的站長/編輯,禮貌地告訴他們:你做了一篇比他們原本引用內容更優質的新文章,並邀請他們觀看並將原有的外鏈更新為你的內容。核心目的是,用你的內容「取代」掉老的、不夠完善的頁面連結。

大意如下:

Hi [收件者姓名],

I hope you're doing well. My name is [你的名字], and I am a [你的職位] at [你的公司名稱]. I recently came across your article on [對方文章的主題] and was thoroughly impressed by the depyou and qualvid thes infem sed cat cat caters sfort quart s qu格. into creating valuable content for your readers.

While reading, I noticed that there might be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your article even further. I have written a comprehensive piece on [你自己的摩天樓文章主題] that delves into [天樓文章內容的簡要描述] . and actionable tips that could provide even more value to your audience.

You can check out my article here: [摩天樓文章的網址]. I believe that incorporating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my piece into your existing content could make it even more informative and engaging for your readers toudidition, readle readas readyour readyour readyour reads reads readsues;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my suggestion. I am confident that this collaboration could benefit both of our audiences.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need further information.

Best regards,

[你的名字]

這種方法的邏輯是:站長們本來就希望給用戶推薦最好的內容,如果你確實做得更好,他們會願意替換掉。

實際效果的話,其實願意這麼做的站長不多,機率大概是1-5%這樣。更多的是明碼標價,告訴你在他們網站發一篇部落格需要多少美金。但是Ryan我實測這個策略保證是切實可行的。

真正的困難是:能否找到那麼多熱門話題,這些熱門話題在SERP(搜尋結果)上有沒有那麼多的“外鏈”,能夠順騰摸瓜到相關的網站,然後再給這些網站的站長發去郵件;發郵件那麼多,怎麼避免自己的郵箱被封掉。

這麼多的鏈接,一個一個去找太費力了。這裡Ryan給大家兩個思路:

1)透過hunter.io去批量獲取網站站長的聯繫方式(這個服務需要付費),而且獲取到的郵箱大多是歷史公開信息,有時候郵箱地址可能已經過期或者不再維護,命中率不是很高,但勝在操作簡單,適合需要大批量初步篩選的場景

2)自行開發爬蟲軟體去爬取郵箱鏈接,要求你要懂這方面的開發。這樣做的優點是能拿到更新、更有效的聯絡方式,而且能依照自己需求靈活客製化抓取邏輯。注意合法合規問題

如果你能夠解決這個大量化的問題,那麼我更推薦下面這個外鏈建設方法。

Shotgun Skyscraper(最推薦)

其實Shotgun Skyscraper也可以看作是Guest Post的衍生玩法,甚至可以說它是Skyscraper Technique的強化版本

如果說Guest Post就像基本款iPhone,Skyscraper Technique就是配置升級的iPhone Plus,那麼Shotgun Skyscraper就是在此基礎上又加碼的iPhone Plus Plus。

從操作層面講,Skyscraper Technique強調的是“內容升級+精準外鏈郵件推廣”,主打精細化運營:你花大量精力把內容做到行業第一,然後精挑細選外鏈目標,逐一手動發送定制郵件,追求高回复率和高質量外鏈。

而Shotgun Skyscraper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放大了「規模經濟」。它主要用的我在上面Skyscraper Technique最後裡面也提到過的批量化、自動化的思路:在內容依然做到極致的基礎上,不再一對一手動聯繫外鏈資源,而是用代碼或者半自動化工具批量、快速地給數百甚至上千個潛在外鏈站點發送外鏈推薦郵件(outreach),以量取勝。

這樣雖然單封郵件的回覆率下降了,但透過覆蓋率極大的提升,整體取得的外鏈數量反而能上一個新台階。

但對操作者的資源、技術和整體方案能力要求也更高。

Link Insertion(建議)

Link Insertion(連結插入)是一種和Guest Post類似的外鏈取得方式。不同之處在於,Guest Post是你為對方網站專門撰寫一篇全新的原創文章;而Link Insertion則是你主動聯繫目標網站的站長,詢問能否在對方已經發布的現有文章中,添加指向你網站的外部鏈接。

實際操作流程也很接近:

  1. 你需要先篩選出與你業務相關且內容優質的部落格網站;
  2. 然後直接發送電子郵件或透過站內訊息,表達希望做Guest Post或Link Insertion的合作意圖;
  3. 多數站長都會直接回复,並明碼標價,告知插入連結的費用和具體要求。

但是Link Insertion操作更快,只是很多網站對連結位置、錨文本相關性有嚴格要求。

如果對方內容本身與您的業務強相關,且文章已經有一定排名和流量,用鏈接插入的方式效果往往會比新發一篇Guest Post還要好。

購買Link Insertion外鏈的價格會比Guest Post外鏈便宜一點,大概是Guest Post外鏈60%-80%這樣的價格,但是不同站點的價格不一樣。

紅人測評(建議)

對於獨立站來說,紅人評測是一種非常實用且性價比高的外鏈建造方式。具體做法就是主動聯繫行業相關的部落客或社群媒體紅人,向他們免費寄送你的產品,並請他們進行真實評測。

在評測內容發佈時,請對方文章帶上你網站的外鏈,並同步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發布相關動態。

具體方法跟做Guest Post也幾乎如出一轍,只是郵件聯絡的內容不一樣而已。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也要注意篩選優質紅人,優先選擇產業相關、粉絲活躍度高、內容原創度高的帳號。同時,盡量要求對方評測內容客觀真實,外鏈自然融入,不要生硬推廣

HARO(建議)

HARO (Help a Reporter Out)是一個記者和產業專家之間的資訊撮合平台,經常被用來做高權重外鏈建設。在我的實際操作中,用這種方式相對較少,但在給公司做運營的時候,確實遇到過行業相關的營銷經理主動聯繫我,希望我能為他們的報道或文章提供一些行業經驗、專業見解或者實用指南。作為回報,對方會在文章中加上我們公司的網站連結。

這種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內容與資源互換”,本質上區別於我們主動去找站長投稿或插鏈,更多時候是“被動獲邀”,對方有內容創作需求,而你則憑藉行業經驗和專業性獲得曝光與外鏈。 HARO 外鏈通常權重巨高,媒體公信力強,對企業品牌背書、SEO表現都有明顯幫助。不過,這類合作機會比較難爭取。

商業目錄提交

可以直接谷歌搜尋你的產業+directory,或是比較常見的商業目錄Yelp,TripAdvisor等都是可以讓你提交外鏈的地方。如果你找得到對應產業的黃頁,在上面發外鏈可以擴大公司知名度,提高品牌名的搜尋度。

社媒資料頁面(必要)

在做內容行銷的同時,其實也可以順帶做好社群媒體檔案頁面(如Facebook首頁、LinkedIn公司頁、Twitter/X帳號、YouTube頻道等)的外鏈建置。雖然這些社媒平台的外鏈大多屬於Nofollow屬性,對網站權重的提升作用有限,幾乎不會直接影響谷歌排名,但它們仍然屬於正規、可信的“基礎外鏈”,建議每個獨立站都要全平台佈局。

更重要的是,透過持續的內容行銷和社媒運營,你可以直接吸引精確流量,獲得真實的詢問和客戶聯繫。許多B2B或跨境電商網站,就是靠社媒內容引流,把潛在客戶導入到獨立站,實現轉換。

部落格評論

部落格評論連結就是在別人的網站下面評論的時候帶上自己網站的連結。這種評論連結帶有nofollow屬性。創建這種類型的連結時,應減少對錨文本的依賴,並更加關注評論本身的內容品質。

Web 2.0外鏈(沒什麼用)

Web 2.0外鏈可以理解為像我們國內的CSDN,簡書這樣的平台上面發的連結。國外的Web2.0外鏈平台會很多,像是像blogger,GitHub,medium等。

論壇發文

論壇發文屬於一種傳統但依然有效的外鍊和流量獲取方式,常被用於軟文行銷。你可以在產業相關的論壇、問答平台或社群中發布有價值的經驗分享、產品評測或解決方案,在內容中自然地嵌入指向獨立站的外鏈。不過要注意,論壇發文時一定要以「價值輸出」為主,避免單純的廣告或灌水,否則容易被刪除甚至封鎖。

斷鍊建設

斷鍊建設,是指主動尋找其他網站中已經失效(比如跳到404頁面)的外部鏈接,然後用你自己網站上的相關高質量內容去替換這些無效鏈接,進而獲得新的外鏈。其核心想法是:不僅幫網站管理員修復了網站體驗,還能順帶提升自己的外鏈資源。

最大的困難在於,找到足夠多與你業務高度相關、且權重較高的斷鍊頁面本身就非常耗時。

而且所謂高品質內容的規劃與產出也是一項長期投入,還得需要確保內容「值得替換」。最後你還得人家同意你才能獲取到這個鏈接,這個外鏈建設方式我是覺得性價比確實比較低。

品牌提及

品牌提及(Brand Mention Link Building)是一個很好的外鏈建設方法,但可惜的是對於新網站沒有太多的可行性。

這種外鏈建立方法就是找到有提及到你品牌的網站然後請求他們給你一條的對應的連結。

PR

PR連結對於關鍵字排名有一定作用,但是最重要可以建立自然搜尋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的可信度和信任度。

品牌建立是最重要的,比起外鏈建設更重要

PBN

有用,但是不好把控度,沒經驗建議別碰。我研究過這種方法,但我沒研究明白,懂了也不會給別人做這種外鏈。我判斷這個PBN外鏈有用的方式是看了大量的文章和案例研究得出來的結論,那既然是我自己個人的主管判斷,那總有會出錯的時候。

這個屬於黑帽SEO的方式,它的操作原理是:自己掌控大量網站,透過這些站點互相給主站導入外鏈,快速提升權重。 PBN一直都是比較有爭議性的外鏈建設方式。我這邊就不展開說了,想學習的可以去這個論壇去搜尋PBN這個關鍵字,會有大量的案例和討論。

既然說到PBN了,拓展一下過期域名這一塊,因為做PBN會涉及到用到過期域名,如果你能夠收購到不錯的過期域名,且這個域名歷史(或者說之前的建站記錄)跟你的行業對應,外鏈Profile尚可,可以直接把這個域名當成你的主站來推廣了,這個是我最常用的起站方式了。

這時候不要把這個網站做成PBN,你能夠享受到強大的外鏈帶來的在排名上的巨大優勢。

但是風險也是有的,詳情看2024年3月Spam Update。有興趣可以動手實作。

交換連結

友情鏈接,或稱交換連結,就是指兩個或以上的網站互相放上對方的鏈接,達到向用戶推薦以互相共享用戶群的一種外鏈建設方法。

維基百科外鏈

比較難,可以爭取。這篇文章寫的比較詳細,也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做百度百科詞條確實會比做維基百科更簡單,同感。維基百科外鏈我沒有做過,但略有接觸做百科詞條。

在做詞條的時候會明確要求你有「可信的第三方資料「作為佐證來添加、編輯你的詞條。做好一個詞條對你的品牌建立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要求你得先有一定的知名度。

可以錦上添花,但是不能雪中送炭。

連結誘餌

連結誘餌的關鍵在於創造專業的內容,然後讓它自然地吸引連結。詳細步驟可以看Linkbuilder的這篇文章。

個人經驗,有具體行業數據的文章更容易吸引到鏈接。尤其是在外貿、B2B等垂直領域,許多站長或內容創作者在寫文章、做市場分析時,最需要的就是有說服力的數據支撐。所以只要你的內容有獨到的數據、圖表、研究結果,不僅更容易獲得信任,也會大幅提升外鏈的被動獲取機率。

而且,很多引用你文章的人其實根本不會通讀你的整篇內容。只要你這篇文章在某個熱門話題下能做到Google搜尋結果的「0號位」(即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或是在頁面開頭就把核心數據、結論高亮展示出來,別人一查到有用數據就會直接拿來引用,包括外鏈引用。這種情況在產業報告、資料整理、趨勢預測類內容尤其常見。

更新:自從Google推出AI概覽後,多數場景AI概覽在最上方;與精選摘要常見共存。

外鏈建設FAQs

外鏈建設是否有被Google懲罰的危險?

只要你在做外鏈的時候,不是一下子短期內搞幾千、幾萬條鏈接,也不是去黑灰產網站或者已經被谷歌封掉(K站)的網站做鏈接,基本不會有太大風險。頂多就是這條外鏈沒有什麼用,白白浪費時間和這筆錢。外鏈建設更重視品質和相關性,避免走極端操作,整體是安全的。

建站公司承諾給的幾千條外鏈有用嗎?

外鏈不是越多越好。真正有價值的,是來自和你行業相關、有權威性的網站連結。如果你的網站在短時間內突然出現大量外鏈,很容易被谷歌判定為異常,甚至嚴重點的話,可能影響網站權重,導致K站。儘管現在Google識別垃圾外鏈的能力已經比較強,負面SEO沒有那麼容易,但是這些外鏈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用的。

網站剛上線是否可以做外鏈?

推薦上社媒外鏈會比較穩健一些。這類外鏈對網站排名沒有什麼用,但對branding有些幫助。網站內容也可以在社媒上更新,等到網站基礎SEO做好了,收錄充分了再上外鏈會是比較穩健的選擇。網站初期建議做Branding類外鏈。

用自動發外鏈軟體可靠嗎?

不靠譜。

外鏈應該指向哪些頁面?

把外鏈分佈到不同類型的頁面,包括首頁、核心產品頁、品類頁,以及那些做了優質內容的文章頁。對於外貿獨立站來說,核心產品頁和有針對性的內容頁(例如應用案例、行業數據分析等)更值得重點佈局外鏈,因為這些頁面既能提升權重,又有機會直接帶來詢盤轉換。

外鏈建設要多久才能見到效果?

我這裡說的是網站成立有一段時間(一年以上),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能夠在谷歌搜尋品牌名出現的,且基礎SEO佈局良好的情況下。有用的外鏈只要被Google收錄,一般1-2個月內能夠在GSC中看到網站展示次數是不斷在上升的。沒用的外鏈做多少都沒效果或只有短期的效果;如果競爭激烈、行業週期更長,也有可能要三個月甚至更久、更多的外鏈建設才能看到明顯變化。

發現網站有垃圾外鏈怎麼辦?

你發現短期內出現大量垃圾外鏈,或者確實擔心被影響,可以整理這些外鏈的網域或URL,利用Google Search Console的Disavow Links工具,把這些連結提交給Google。但絕大部分垃圾外鏈不用太擔心,特殊狀況再用Disavow工具主動拒絕就好。重點還是持續優化網站內容和高品質外鏈,讓整體權重持續上升。

說在最後

對於想從搜尋引擎獲得可觀自然流量的網站來說,外鏈建設是必要的。儘管谷歌的最近幾次大更新都削弱了外鏈的重要性,但是外鏈還是一個很好的加強網站權重的和決定關鍵字自然排名的核心要素之一。

根據SEMrush的研究,目前排名第一的排名因素是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可不是單純地更好的UI介面哦,更多的是你的網頁有使用者需要的內容,使用者能夠快速定位所需要的內容,使用者在你的頁面停留的時間更長。

在SEO過程中,你可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預算在外鏈建造這一塊。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花大量的預算在這上面而且在短期內看不到效果,這是很難接受的。

對於預算不多的中小企業,建議一開始先進行SEM投放獲客,同步做站內SEO優化,然後等廣告活動穩定帶來詢盤和業績後再開始做外鏈推廣。這樣子透過搜尋廣告投流能夠快速地拿到效果和正回饋,同時可以減少每個月在SEO中的預算。我在建站教程的第十一步有粗略算過同樣的預算用來做SEO跟做SEM所能獲得的正回饋和詢盤是完全不一樣的

除了SEO和SEM之外,多通路營運才能讓企業更好地在市場中生存。

對於ToB企業,Linkedin,阿里巴巴國際站都是很好的獲客手段,最終這些獲客手段可以幫助你在行業內獲得曝光,積累線下客戶,打響品牌知名度,反過來也能夠促進SEO的效果。

本文目錄
返回頂端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