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如何使用Elementor製作側邊欄?

文章最後更新於2025-10-13

側邊欄(Sidebar)在不同類型的網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透過合理設計側邊欄,不僅能提升使用者體驗,還能有效支持網站的業務目標。說的很抽象,那我們就說具體落地。比如在部落格網站中,我們可以展示:

  • 熱門文章、最新動態、分類目錄、社媒連結、標籤雲等
  • 日曆、訂閱表單等,豐富網站的功能性,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在B2C站點中,我們可以在側邊欄放置:

  • 明確的產品分類,來幫助使用者快速瀏覽和尋找所需商品
  • 展示當前的促銷訊息,刺激用戶購買慾望
  • 支援關鍵字、過濾條件的搜尋框,幫助使用者快速定位產品

B2B站點中,我們最注重的就是專業和客戶信任,那麼在側邊欄上,我們可以:

  • 展示公司提供的服務或解決方案,突顯專業與產業經驗
  • 展示與知名客戶合作的案例,證明公司的實力和可靠性
  • 提供與業界相關的新聞、白皮書、研究報告等資源,展現專業知識

這篇指南將會介紹如何使用Elementor來打造你網站的側邊欄,如果你不打算使用Elementor,可以看這篇文章用WordPress自帶的功能實現側邊欄

在開始之前,你需要

  1. 登入WP後台安裝Elementor外掛程式。
  2. 如果我們想要設定全域側邊欄,那麼還需要額外安裝Elementor Pro專業版(除非你只需要在單一頁面設定自訂側邊欄)
  3. 基本了解Elementor容器的概念、會設定容器的寬度佔比。

1. 打開Elementor主題建構器

點擊Templates –> Theme Builder。

進入主題建構器頁面,點選Add New

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需要在哪些頁面添加側邊欄,如果你安裝了WooCommerce的話,那麼這裡會多出兩個選項:

  • Single Product,單一產品,如果你需要為特定一類產品添加側邊欄,那麼可以選擇這個。
  • Product Archive,產品分類頁,如果你需要為特定分類的產品添加側邊欄,那麼就選擇這個。

如果是為文章頁面新增側邊欄(全局,即為符合條件的每一篇文章),那麼我們這邊就選擇Single Post。

我們以Single Post作為演示,在其他頁面添加側邊欄操作是一樣的,差異只是往側邊欄添加的內容不一樣。

2. 使用Elementor製作側邊欄

2.1 使用預設範本製作側邊欄

如果你之前有將自己的網站與Elementor帳號綁定,那麼選取某個類別之後,我們就會被帶到下方這個選擇模板的頁面(如果你的網站沒有綁定Elementor帳號,那麼此時會跳出讓你將網站與Elementor帳號綁定的精靈)。

我們從模板庫中找到自己符合自己美感的模板,點選「Insert」插入。

如果不需要Elementor Pro自帶的模板,那麼我們點擊右上角即可關閉,我們直接透過拖曳組件的方式來創建Sidebar。

我們這邊選擇直接套用模板,然後在模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能夠大幅縮減搭建網站所需的時間。

插入Single Post的模板後,我們可以看到,右側的這一部分就是我們的側邊欄。

你可以這麼理解,在一個大的容器裡,左側小容器是文章的主體內容,右邊的小容器就是側邊欄

我們可以透過容器的佔比來設定側邊欄所佔據的寬度。選取側邊欄容器,調整側邊欄的寬度,我在這裡設定為35%。

如果你還不熟悉Elementor的容器,這裡和下面2.2的內容你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難度。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了容器的設定和使用,推薦先看。

2.2 從頭開始使用Elementor建立側邊欄

如果我們不喜歡Elementor給我們的模板的樣式,那麼可以自行DIY。

1、我們點擊“+”號,新增容器。

2、選擇容器的佈局方式。我們選擇Flexbox。

3、選擇佈局結構。是兩列佈局還是三列佈局或任意佈局。自己選擇即可,因為是側邊欄,我們這邊用兩列佈局作示範。

4.調整小容器。選擇完佈局結構以後,Elementor生成了三個容器,一個大容器,大容器裡面有左右兩個小容器。滑鼠移動至右側小容器,點選左上方的設置,調出容器的設定選項,調整寬度。

我們在這裡調整小容器(小容器其實就是側邊欄)的寬度為35%。

5.設定大容器的排列方式。點選大容器設置,選擇居中排列。

6、填充左側容器元素。設定大容器的排列方式後,點選左上角「+」號, 可以讓我們選擇需要填入頁面的元素。因為我們現在編輯的是Posts的模板,所以要將標題(Post Title)和內容(Post Content)放置到左側容器中(你也可以放置在右側容器,那麼左側容器就放側邊欄)。不然的話,你將模板發布並應用至全部文章後,你會發現你的所有Post都沒有標題和內容。

7.填充側邊欄位置元素。填入Post的內容後,右側容器現在其實就是我們的側邊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將左側元素拖曳到右側容器中。

我在這裡選擇放置Call to Action元件至側邊欄,這裡已經初步完成了側邊欄的元素填充。

8.繼續調整右側側邊欄容器。打開右側側邊欄容器的選項,再次對容器進行你想要的細微調整。調整寬度、排列方式或磁吸效果(Advanced –> Motion Effects處設定)等。

9. 設定右側容器的條件邏輯顯示。設定側邊欄在什麼情況下顯示,什麼時候隱藏。

可以根據文章的分類,作者,標題等條件來進行單獨或組合條件設定。

3. 設定黏性側邊欄(可選)

黏性側邊欄就是當我們往下捲動頁面的時候,側邊欄會一直吸附在某個固定的位置。

這種設計特性可以提高使用者體驗,確保重要的導航元素、功能或資訊始終在使用者可見範圍內。

黏性側邊欄不宜放過多的內容,否則會導致頁面顯得擁擠。

設定黏性側邊欄很簡單,只需要我們在側邊欄容器中設定Sticky屬性即可。

點擊側邊欄容器,切換到Advanced選項卡,打開Motion Effects,設定Sticky為Top/Bottom,簡單幾步即可設定黏性側邊欄。

Offset就是設定黏性側邊欄距離頂部/底部的距離,酌情設定。

這裡面還有幾個比較常用的選項:

  • Sticky On:設置在什麼設備中讓該側邊欄(容器)保持粘性設置,我一般只會在桌面或其他大屏幕設備中設置粘性側邊欄。
  • Stay in Column:這個屬性是為了讓側邊欄的黏性效果可以被限制在所在列內展示。當頁面捲動超出這一列的範圍(高度)時,黏性效果會自動消失。這個建議勾選上

Stay in Column如果沒勾選會出現什麼效果呢?

就是我們往下拖曳到Footer的時候,會發現黏性側邊欄從上方的容器中直接戳下來。

設定黏性側邊欄為Stay in Column即可避免這種情況。

4. 設定展示條件,發布

當我們將側邊欄的模板樣式設定好後,我們點擊Elementor頂部欄的右上角的下箭頭

點選Display Conditions來設定我們的展示條件,就是設定在什麼頁面中展示我們的側邊欄。這個是根據我們的實際需求來。我在這裡選擇All Post,即在所有的文章頁面展示該側邊欄。

設定好展示條件以後,點選Publish即可在所有文章頁面中使用該側邊欄。

(注意,這個是Single Post模板的展示條件,2.2裡面的第9步是右側容器的展示條件,可以組合使用。)

返回頂端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