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真名你可能記不住,好聽的網名也沒想好,你可以直接叫我Ryan,畢竟做外貿的我取個英文名也是只為了客戶方便稱呼。或是用一句你好來打招呼也很適合。 19年從Affiliate站起步,後進入到外貿產業,一直深度營運甲方項目,涵蓋外貿建站、B2B SEO、Google Ads投放等全鏈路獨立站成長環節。

曾協助B2B獨立站自然流量提升8倍、年詢盤3500+、有效詢盤2500+,銷售額成長5倍破千萬元,且持續成長。

現在,我在Ecomools分享這些可重複使用的方法論與實戰經驗,幫助更多外貿同行少走彎道。

2019年畢業後,我從事了React開發工作, 雖然專業對口,但我和軟體開發的「緣分」並不深;差不多是同一時間,段接觸到了Affiliate Marketing,很快就被這個概念所吸引,尤其是其背後的「被動收入」的理念。

探索:從Affiliate入行Google SEO

那時,透過部落格+ Google SEO引流做Affiliate Marketing和內容站這兩種流量模式還很流行。雖然事後看這個頻道的紅利已經在消退,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它充滿了新鮮感和挑戰性。 「持續流量=持續收入」的邏輯深深打動了我:只要網站排名穩定,就能獲得相對可觀的收益。於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想法很好,可是剛起步時,我當時不會寫英文文章(過了6級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也不懂Google SEO。 文章不會寫可以有很多解決方法,外包是一種形式。但是Google SEO這個關鍵的流量取得手段可不能不懂。但秉持著「不會就學」的態度,我開始了第一次蓋站嘗試。

同時,我越來越確認自己在程式碼開發方面缺乏興趣和天賦。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方向,也準備直接轉行了。我開始在YouTube上搜尋Google SEO教程,跟著國外部落客一步步自學實操,累積理論和實務經驗。同時,我有意識地尋找Google SEO相關的職位。

2020年,我成功轉行加入外貿公司,成為專職的Google SEOer,目標就是學習企業內部實用的SEO技巧。

這份工作讓我係統掌握了Guest Post操作和紅外線鏈合作。這些之前只在博客上看到的“套路”,在實戰中才發現細節繁多,門道很深。我一邊在公司實踐,一邊下班後繼續經營自己的Affiliate網站。薪水常常是左手進,右手就轉給了外包寫手。

坦白說,前一年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前兩次的嘗試都沒有成功。而且SEO回饋週期長,所以不能及時根據回饋來進行策略上的調整,往往是在錯誤的方向上做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有問題。

沒有導師、沒有捷徑、也不斷經歷挫折:關鍵字選錯導致流量低迷、內容規劃偏離市場需求效果不佳… 但正是這些試錯,逼我學會複盤、分析數據、調整策略。我的成長,可以說就是這些失敗經歷「堆」出來的。然後繼續總結經驗,開啟其他網站。

轉機也是出現在2020年,我在Youtube上發現了Doug Cunnington 提出的 KGR理論Keyword Golden Ratio – 不過現在Google已經隱藏起allintitle這個關鍵指標。

我在新的網站上嘗試使用這個方法(核心是尋找低競爭、高搜尋量的「best + product + for/with」類關鍵字) 且效果非常顯著。當時在廣告中國分享過成績,網站帶來的Affiliate佣金和Ezoic廣告收入還算可觀,且持續成長。

但這類best類的文章價值有限,它的本質是迎合Google演算法進行內容的整合與改寫,目標就是瓜分搜尋流量。但當時哪還顧得上什麼價值不價值的事情,只想著怎麼複製!上更多的站點!價值的考量就被拋在腦後了。

後續幾個站點的成功印證了這個模式。最忙的時候,我同時管理10個寫手,每個站點分配2-3名外包寫手。我將內容規劃好——交給寫手執行——然後審批——上傳到網站——插入Affiliate連結——發布文章——然後不斷重複。過程非常的枯燥,但看到網站的數據都在上漲,便覺得值得。

然而,順利背後潛藏著危機。

衝擊:演算法更新與單一管道的代價

2022年ChatGPT的出現和2023年的核心更新(Helpful Content Update),為內容站產業帶來了劇變。依賴單一SEO流量缺乏品牌深度和獨特價值純Affiliate文章站(嗯,我的限定詞用的應該還算謹慎),遭遇了非常大的打擊(用「大地震」形容毫不為過)。

我的Affiliate文章站也受到衝擊。而且由於我的流量管道全部集中在SEO中,沒有分散流量管道、沒有收集用戶郵箱累積私域流量,一旦搜尋流量下降,佣金就跟著下降。

這波衝擊實在是讓我困擾了好一陣子。

這讓我一度懷疑Google SEO的價值。難道Google SEO真的已經沒落了嗎。其實再後來來看,並沒有,只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Google搜尋仍然是最強的商業流量入口之一,B2B用戶、C端用戶在購買前依然習慣在Google上搜索,而且搜尋流量具有強烈的“主動意圖”,特別適合轉換。

透過觀察,品牌產品獨立站在這幾輪演算法更新中受到的影響遠小於Affiliate站點,甚至還有輕微偏好。這是因為品牌站具備真實企業背景、明確的使用者價值和高轉換意圖。用戶搜尋產品時希望獲取具體訊息,而產品站正好提供了技術參數、應用場景、品牌背書等內容,能直接滿足搜尋需求。同時,相較於內容堆砌的Affiliate站,產品站在EEAT(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方面天然佔優,更符合Google對高品質網站的評估標準。

所以,我開始思考新的方向:不再All in SEO,不再All in單一變現路徑,而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一個以使用者價值為核心、流量來源多元化的內容矩陣。同時,我也體認到,真正可持續的成長,來自於稀缺性+難以複製的能力組合,而非某一時段的SEO技巧或流量黑科技。

當然,Affiliate賽道本身其實並未消亡,只是門檻和玩法發生了一些改變。 工具站、服務型站點仍有空間,流量取得也可轉向社媒、郵件行銷(EDM)、媒體購買(Media Buy)等。只是我對其他管道涉獵有限,就不展開說了。

現在是2025年,專門聘請寫手創作文章的模式已成「過去式」;沿用201X年的「Top 10」老套路,結果也很大機率是石沉大海。 AI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秉著打不過加入的原則,我也開始積極擁抱AI工具。 谷歌打擊的從來不是AI內容本身,而是低價值、無益於用戶的內容。當然,對價值的最終定義權,掌握在Google手中。

轉向:聚焦B2B獨立站,從SEO到SEM一體化成長

時間回到2022 年,我加入了一家專注於智慧硬體+ 軟體+ 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外貿公司。我的工作重心最初聚焦在公司B2B官網的Google SEO。當時這個獨立站官網有進行Google SEM投放將近一年,但由於ToB產業成交週期長的特性,還沒有特別多的業績累積。

這家公司在獲取詢問方面也不限於獨立站,而是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線索獲取體系:包括社媒、線下展會、阿里巴巴國際站、各類B2B跨境電商平台,甚至還包括老客戶之間的口碑傳播。這種多通路並行的方式,才是健康、永續的成長模式。

而且在後來來看,軟體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是這家公司的護城河,是其稀缺性+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憑藉我做SEO Affiliate時累積下的實戰經驗,我迅速確立了兩大核心策略:

  1. 系統建構外鏈(以Guest Post為主,輔助紅人合作)
  2. 建構「主題簇集」內容體系,形成站內內容閉環與結構化覆蓋

這套組合拳在上線初期非常奏效,短時間內將網站自然流量提升了8倍以上,並成功將OEM、manufacturer、supplier、wholesale、provider 等典型B端關鍵字穩居Google首頁。當然,這也有部分得益於公司官網本身在業界具備一定的品牌累積——相當於谷歌比較信任這類站點,這一點我也不迴避。

後來2023年-2024年,隨著產業競爭加劇、更多同行開始搶佔B端核心詞,而我後面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Google SEM。但即便如此,在我離開的時候網站自然流量仍穩定在我入職時的5-6倍水準。

在內容方向上,我特別規避了「best + product + for/with」這類偏向C端或Affiliate的內容,因為對B2B網站來說,這類文章帶來的多為低質量流量,轉換率極低。但有一個例外:「best manufacturer list」類別內容的確可以帶來高意向的B端詢盤。如果你讀到這裡,那我也不妨把這個實操小技巧分享出來。

對B2B SEO而言,真正的關鍵字核心聚焦在兩個維度:

  • 品類詞和相關長尾詞
  • B端意圖詞,如manufacturer、supplier、OEM、wholesale、provider等

大類關鍵字早已被產業頭品牌佔據,很難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比如說你是做outdoor led display的,你做SEO會直接與LG、海康威視、三星這種企業進行競爭);但長尾品類詞和B端詞的性價比極高,不僅競爭壓力可控,而且詢盤轉換率和精準度遠高於普通品類流量。這也決定了我B2B SEO的策略重心,還是圍繞著這兩類字詞展開,並透過高品質外鏈配合發力,才能取得穩定的排名提升。

在實際的B2B外鏈推廣中,也有兩個關鍵困難:

  1. 判斷一條外鏈的性價比是否值得投入。優質資源本就稀缺,真正做產品的企業相較於Affiliate內容站來說有一個天然優勢——可以透過贈送樣品交換外鏈,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類似紅人合作。當然,Skyscraper Technique 也是可行的獲取策略之一。
  2. 能否找到足夠多產業相關、願意合作的網站資源,決定了外鏈建設的規模效率和長期潛力。

雖然從部落格來的流量轉換率比較低,但它們在提升網站整體的「專業感」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僅提升Google對網站的信任度,也能增強用戶的第一印象。而「主題簇集」結構依舊是目前B2B內容站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2022年年末,我也正式開始全面接手公司的Google SEM投放,實現了從SEO到SEM的整合式運營。投放策略上,以搜尋廣告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Pmax廣告用於拓量。雖然Pmax的精準度不如搜尋廣告,但在合理預算分配下,它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管道,持續帶來新增詢盤線索。

待在這家公司的時間裡,我獨立主導公司B2B獨立站的流量增長與詢盤獲取,年均有效詢盤穩定在2500條以上。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我們對「有效詢價」的定義非常明確:是指業務員跟進後排除掉個人用途、廣告垃圾、撞客/同行等無效資訊後,確認具備實際採購意向的B端客戶詢價。這並非後台填寫數量的簡單堆疊,而是業務員實打實跟進後的篩選資料。

在這公司近三年的工作中,依托公司平台和資源,我累積了豐富的SEM投放實戰經驗,公司的獨立站外貿業績也提升了5倍,銷售額成功突破千萬元人民幣大關。這段經歷也見證了我個人從Affiliate SEO到B2B增長實戰的全面轉型,讓我在實操中逐步領會到了B端獨立站營銷的一些核心方法。

但除了為公司累積結果,也應該為自己沉澱方法、累積連結、建構影響力。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管道與網絡,成為了我思考的下一個主題。

於是,我建立了Ecomools.com,希望將這些年在SEO、SEM、獨立站運作中的實操經驗系統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藉此機會認識更多在外貿出海、Google SEO/SEM領域耕耘的朋友,彼此交流、共同成長。

同時也希望這份經驗,能為正在探索出海路徑的企業或從業者,提供一些真正可用、可執行、可復用的參考框架,少走彎路,走得更穩、更快。

目前在做的事情:

目前還沒有在全職經營這個站點,但在空餘時間我會:

  • 完善以前的文字版教學。有時候自己寫教學會跳過一些基本內容,有些朋友問起我來才發現,回頭將一些細節補上。
  • 先把外貿建站的把影片教學出完。
  • 谷歌廣告投放系列的文字版教學。

合作可以透過微信聯絡我,加入請備註來意,有事請直接說。

關於問題解答。簡單的問題請先搜索本站或谷歌搜索,個人時間精力有限,實在沒有辦法一一對問題進行解答。

合作與諮詢

公眾號

返回頂端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