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多语言插件:低成本扩大流量与询盘的实用利器

文章最后更新于 2025-09-19

什么是WordPress多语言?WordPress多语言就是在同一套或多套WordPress站点里,为同一内容提供不同语言的版本(页面、文章、分类、菜单、表单、URL 等都可切换),并服务于母语为不同语种的用户。

常见做法是在单一站点内用WordPress插件实现,比如我们下面会介绍到的WPML、TranslatePress、Polylang等。

另外一种多语言的站点实现方式是多个语言站点(每种语言一个站点),需要用到MultilingualPress这个插件,这种方式本文不做详细介绍。

为什么要做多语言网站?

母语搜索偏好

我举个做ToB外贸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比如说有些中美客户的母语是西语,买家更愿意用西语进行搜索与沟通,如果用户用西语在搜索引擎里面进行搜索,那么出来的页面也是西语的,我们如果没有对应的页面来承接,或者说没有对应的页面能够命中用户的西语搜索关键词,那么我们是没有办法将我们的页面呈现给这部分用户的。

通过使用下面介绍的这几种多语言插件,我们可以实现将翻译后的小语种保存成单独的页面,并让搜索引擎收录。如果能够获得良好的排名,那么就获得这部分的小语种流量。

下图是我最近给站点上了西语页面后的一个流量增长情况,顺利经受住谷歌2025年6月的Core Update和2025年8月的Spam Update的考验。甚至在8月Spam Update后流量还在不断增长,目前Top3的关键词有60多个。虽然Blog流量占比Product流量多,尽管如此,每个月也能带来30-40个西语询盘。

使用的都是常规的优化方法,基本都在我的谷歌SEO教程里面有介绍过。

搜索竞争更低

很多垂直长尾在小语SERP几乎没有太强的竞争对手,更容易拿到首页排名与特色摘要,如果你有B端词或者品类词占据了首页,那么上小语种也能很简单的获得相应的排名,获得小语种流量。

基本B端词在英文拿得到首页,小语种90%的情况下也能拿得到。但是搜索量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可观就是了。不过苍蝇肉也是肉,询盘少不代表询盘差,上家公司官网渠道去年就成交了一个中美的客户,当年就带来200多万人民币的业绩。长尾词也是同样的道理。

降低谷歌广告搜索CPA

当我们需要投小语种关键词的时候,多语言网站能够提升B端词谷歌搜索广告的转化率,如果我们投的关键词是西语,但是落地页是英文的,流量到询盘的转化率会比较差,关键词的质量得分也很难上去,意味着点击单价和CPA会更高。

5个WordPress多语言插件推荐

好了说了那么多,现在开始介绍WordPress中常用的几款多语言小语种插件。我个人使用过的是Polylang、WPML、TranslatePress和Gtranslate这四款。付费版的使用过Polylang、WPML和TranslatePress。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Polylang和TranslatePress。

Gtranslate只使用过免费版,个人不是很喜欢,也就没有用他们付费版的兴趣。译文不存储在本地主机而是存储在GTranslate的云服务器,停止付费后译文不能再被访问。

另外一款Weglog属于SaaS产品,价格比较高,也没有Agent版本,所以只尝试了免费版。如果你用了Weglot哪天你不用了,小语种的翻译页面也是不保留的。SaaS听起来很高端,价格也是贵啊。

其他三家的译文都是保留在本地的,停止付费后也可以正常访问,只是停止付费后所有的新功能不再能更新。

如果你不想看长篇大论,我这里简单做个推荐,这里推荐都是推荐付费版:

  • 想要实现前端编辑翻译效果的(类似于Elementor这样),选TranslatePress
  • 如果想要小语种和主语言的UI保持一致,选TranslatePress
  • 如果想要小语种和主语言的UI有差异化的,选Polylang或者WPML
  • 想要精细化且加入人工翻译,翻译网站所有内容类型的,选择WPML,生态兼容性最好
功能TranslatePressWPMLPolylangGTranslate
前端编辑功能没有没有
主要翻译方式手动+自动手动+自动手动+自动自动为主
自动翻译支持有(需接入API)有(需接入API)
译文是否可编辑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译文存储位置本地本地本地GTranslate云
停止付费后还能保留译文不能
SEO友好免费版不能被收录
WooCommerce兼容性是(需额外插件)
主题与插件兼容性良好良好良好良好
翻译管理(权限/流程)-
自动识别访客语言
上手难度简单配置较多配置较多简单
起始价格免费$39免费免费

给网站添加小语种属于重大改动,务必在网站上多语言之前做好网站的全面备份

Polylang

Polylang是比较轻量级的一款插件、灵活性很高。Polylang这款多语言插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我们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做成完全不同的页面结构(如果你用Elementor来制作页面的话需要额外安装Connect Polylang for Elementor来实现) ,适合需要差异化落地页的网站。

但就是配置起来很复杂,对新手不友好。每个小语种的导航栏都要单独配置,而且给每篇文章添加对应的小语种文章的操作也蛮繁琐的。

虽然我之前是经常用,但是让我重新用Polylang来配置也是需要花不少时间来重新熟悉操作,之前还给公司写过操作文档,但是并不妨碍我现在忘个精光。

这个插件可以用在博客站/内容站中,外贸ToB/ToC独立站都是可以的,在谷歌收录上没有任何问题。

Polylang插件的自由度很高,我们甚至可以通过API来大批量导入翻译后的内容。

如果我们想要完全使用Polylang的功能,需要付费版本Polylang PRO(99欧元),如果我们站点有用到WooCommerce,还得需要额外购买Polylang for WooCommerce(99欧元)。他们家也有打包售卖这两款插件(139欧元)。

  • Polylang PRO:PRO版多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说可以让我们接入DeepL的API、语言切换器、支持URL翻译、支持ACF插件等
  • Polylang for WooCommerce:用了WooCommerce的站点想要使用这个Polylang来实现多语言化就需要单独的Polylang for WooCommerce插件,整合了这个插件之后,就能够实现产品、分类、全局属性的翻译。

说点题外话,像22年还是23年的时候谷歌上出现了一大批的“翻译站”,这种站点能够快速得从谷歌中获得流量,然后挂Google Adsense来盈利,借助Polylang的API和不需要主语言版本的这一特性,完美契合。

优点:体量较轻、运行起来对服务器负担更小;支持DeepL API接入,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2025.9.18)不支持使用Elementor制作的页面的自动翻译,后面可能会支持。不同的语种可以有不一样的页面结构。

缺点:

  • 学习曲线较为陡峭,添加文章分类和产品分类的时候多自动多出很多无用的分类页,需要手动删除,各语种菜单需分别设置,文章与分类要逐一配对,流程相对复杂。
  • 没有前端可视化翻译编辑功能。

适合站点:适合有一定技术基础需要程序化添加翻译文章的站点,内容量较大、需要批量导入或深度定制工作流的网站;需要强差异化多语言落地页、愿意投入配置与质检的人或团队。

TranslatePress

在2025年之前我都一直用Polylang这个多语言插件,2025年之后我用了TranslatePress之后个人的直观感觉是比Polylang和WPML要好的。

TranslatePress与Polylang/WPML相比,这款多语言插件的操作十分简单,可以减少非常多主语言与目标小语种的文章/菜单配对这些重复动作。

我们只需要接入翻译API然后TranslatePress就能够帮我们自动翻译内容,对于重点的页面我们手动用ChatGPT翻译就行。

流程一般是:

1)先使用翻译API接入(比如说Google Translate API/DeepL API)实现全站内容的自动翻译。

2)针对重点内容(首页、品类页、产品页等页面 / CTA、量词、计量单位和行业术语)做手动翻译,我们可以利用的前端可视化翻译来实现这一点;翻译想要信达雅,还得是看AI。

SEO 方面支持多语言 URL、hreflang 与站点地图输出,能与主流SEO插件(RankMath、Yoast SEO等)协同。

TranslatePress有三个套餐:Personal、Business、Developer。推荐Business或者Developer套餐,只有这两个套餐才能够接入DeepL API,才能够真正完全实现这款多语言插件的优势。

优点:资源占用较轻、支持前端可视化翻译和自动化翻译,能够接入翻译API进行自动翻译,在速度和翻译质量中平衡,而且翻译后的页面可以被收录,获得小语种流量,SEO友好。非常适合“快速上线—重点页面精修”的外贸场景。

缺点

  • 结构镜像:这个插件会帮我们自动生成小语种导航栏,跟我们英文/主语言的结构是一一对应,完全镜像的。如果你想要不同的语种有不同的导航栏,不同语种想要不同的UI样式,这个插件不适合你。只是这个缺点对于我来说完全算不上缺点,它的缺点完全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 翻译API按字符计费,初次大规模铺量需要预算规划。我实际测试下来的话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我在某一篇主语言文章更改了一段话,那么TranslatePress的自动翻译会将整一篇文章都重新翻译一遍,浪费掉不少的token

适合站点

  • 适合追求速度(多语言网站上线速度和后台相应速度)与多语言翻译质量之间的平衡的外贸ToB/ToC独立站/文章站点/工具站点。
  • 对小语种的UI界面没有差异化要求的网站
  • 有术语表与审校流程,愿意用AI辅助打磨“信达雅”的企业与站点。

WPML

WPML是一款老牌WordPress多语言插件了,也是我第一款使用的多语言插件,很全面的一款多语言插件,但是对网站的配置要求会比较高,主机配置不行的话在后台操作的时候会比较稍微卡顿,但我们对网站进行一些的性能优化之后,读者的访问速度不会太受影响。

WPML能支持高达65种多语言的翻译,能翻译页面、文章、自定义文章类型、分类、菜单以及主题、插件里的字符串,并提供可自定义的语言切换器与集中式翻译面板,会保护 HTML 结构,减少排版被误改的风险。

优点是它几乎能把站点中的所有可见元素纳入翻译:页面、文章、自定义类型、分类法、菜单以及主题/插件里的界面字符串(配合 String Translation)。

它内置了翻译工作流与团队协同功能,可对接主流机器翻译引擎,实现“自动翻译 + 人工校对”的协作模式。

WPML一共有三个套餐Multilingual Blog、Multilingual CMS和Multilingual Agency,如果想要与WooCommerce集成,需要Multilingual CMS以及Multilingual Agency。对电商而言,WPML的WooCommerce多语言/多货币扩展能同时处理产品、分类、属性与价格展示等关键环节,购物流程一致性较稳。

生态兼容性也不错,常见如ACF可通过专用扩展处理自定义字段及选项页。但WPML 组件较多、设置较细,部署与运行会占用一定资源。

整体看,它适合追求完整翻译闭环、多人协作与电商能力的团队,使用得当能把内容、结构与界面文案收束到同一条工作线里。

优点:

  • 内容、结构、界面字符串统一管理,流程清晰;翻译的内容可以很精细化,基本所有的内容、包括主题的内容和插件的字符串、DescriptionTitleSlug这些可以单独翻译。
  • 老牌多语言插件,与主流插件兼容,不会出现太多莫名其妙的bug,而且社区支持较多,很多问题去论坛都能找到答案。
  • 支持30天内免费退款,可以在此段时间内充分体验该插件功能再决定是否需要保留

缺点

  • 学习曲线较长,新手要理解字符串、分类法与权限分工等概念。
  • 占用主机资源相对会比较多,像如果我们用1核1G的主机的话后台加载速度肯定会被影响。虽然官方的措辞是说:WPML should never slow down your site.(WPML 不会拖慢你的网站。)前台的访问速度(用户的访问速度)做好缓存和CDN后不会太受影响
  • 没法自己接入翻译API来实现自动翻译,只能用他们的credits来自动翻译,每个单词$0.0015(2025年9月17日的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想自动翻译的话成本略高。

适合站点

  • 外贸电商与企业站:既要多语言,又要多币种与稳定的下单体验。
  • 有自定义内容模型的团队:大量自定义字段/类型/选项页。
  • 需要严格流程与质量把控的组织:自动翻译与人工校对并行的协作场景。

GTranslate

GTranslate这个插件用的是谷歌的翻译API,免费版走前端JS 翻译,不产生独立多语言URL,意味着这些小语种翻译也不会被搜索引擎收录;如果真的要落地使用的话,必须上付费版,免费版只是提供了一个在浏览器翻译的功能,相当于我们鼠标右键使用谷歌翻译一样。

它为WordPress提供官方插件与安装向导,并能配合WooCommerce等常见生态使用,落地比较顺滑。升级到付费的代理模式后,就是由GTranslate在云端托管翻译文章,为各语言生成可索引页面与语言路径(支持子目录 / 子域名等结构),并可编辑标题、描述、图片替换等细节。

Gtranslate也支持前端可视化手动翻译,就是它的前端可视化翻译编辑多少有点不顺手。

我们如果想在前端修改翻译,可以先进入到我们要修改的页面,然后在URL后面加上/?language_edit=1,即可进入到可视化编辑页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打开编辑界面,但只有拥有GTranslate提供的登录名/密码的人才能保存更改。

当我们进入到编辑页面后, 点击文本附近的铅笔图标即可进行编辑。

更多相关操作可以看GTranslate的官方文档(https://docs.gtranslate.io/en/articles/1348921-how-to-edit-translations

整体思路更偏“快速铺量→重点页精修”,类似TranslatePress,适合想先跑通海外流量再逐步打磨术语一致性与转化文案的团队。

优点:上手快、改动少、插件安装后即可全站自动翻译,前端可视化校对,定位文本很省时。与大多数主题/插件兼容这个不用多说;后端负担小,翻译是托管在云端的,减少本机存储与维护压力。

缺点:免费版的翻译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大规模自动翻译有可能会出现样式问题,清除缓存一般可以解决;小语种翻译不是储存在本地,而是储存在GTranslate的云服务中。

Weglot

Weglot这是一款SaaS产品——“即装即用”的网站多语言解决方案:先用AI引擎把全站内容快速翻译成多语版本,再用可视化编辑器逐段微调,整个流程几乎不需要改代码。

它内置多语言SEO实践(语言专属 URL、hreflang、元数据翻译),并支持以子目录或子域的方式为各语言生成可收录页面;语言切换器与自动按浏览器语言跳转也都包含在内。

对于WordPress与WooCommerce,Weglot提供成熟的对接与引导,电商页面(产品、结账等)可同步翻译。但小语种的翻译文本是存放在 Weglot 的云端仪表盘而不是CMS本地,便于统一管理与协作,但这也意味着对第三方服务有一定依赖。

价格方面有永久免费档(1种语言、2,000 字),更高配额与功能需按阶梯套餐购买。

优点

  • 基本不用做什么复杂的配置,购买不同的套餐,套餐中有不同的翻译额度,根据站点的大小来选择套餐即可,花钱办事就是快啊;而且与WooCommerce、主流主题/插件良好兼容,电商关键链路(产品、结账)可翻译。
  • 除了WordPress网站,Weglot也支持单页应用的多语言落地实现,像用React(老本行了)、Vue做的站点也可以使用Weglot来实现多语言。

缺点

  • 结构灵活度有限:默认镜像主语言的信息架构;若各语言要做完全不同的菜单/模板布局,实施成本会上升。
  • 非!常!贵!按月付费,且没有任何Agent版本。翻译的小语种内容是不存放在本地的。

什么时候适合上小语种网站?

  • 站内优化已经做好的情况下、核心关键词在重点内容中布局妥当、信息架构清晰、内部链接健康。
  • 且当我们网站有了一定权重,此时上多语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小语种SEO流量。如果本身网站主语言的流量不高,上多语言流量后流量不会很可观。建议先根据自己的行业情况尝试 1–2个语种,2–4周后看流量与询盘表现再扩展。

做多语言网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注意用户体验。网站多语言只能给我们的网站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如果本身网站的流量不好而且用户体验不好,那么我们上小语种也不会带来多大的效果。

推荐使用子目录的URL结构。一般多语言网站都会给我们提供两种URL结构:

结构一:子域名的形式,比如说我们想上西语版本,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实现:https://es.ecomools.com,但是子域名在搜索引擎里常被当成“独立站点”,需要各自积累基础权重。

结构二:子目录的形式(推荐),https://ecomools.com/es/,这样需要动的网站配置更少。

Scroll to Top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